巴蜀石窟
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四川石窟造像一直延续着,它既与北方石窟一脉相承,又融合了蜀地的民俗风情,形成独具一格的世俗化和生活化的石刻艺术。本片以中国石窟中后期最精彩的篇章——巴蜀石窟为拍摄对象,从不同的视角呈现隐藏在巴山蜀水之间丰富的石窟造像和人物故事。
第1集西蜀梵花
在阿育王统治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犍陀罗地区接受了佛教,中西方文化随即在此融合,佛教开窟造像之风兴起,演变成著名的犍陀罗艺术,并沿着丝路东传。从此,佛国梵花伴着悠悠驼铃一路绽放,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原,丰富了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 第2集古道风云
大唐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日,已经71岁的唐玄宗在王公大臣和御林军的簇拥下向南而去。这一年是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大唐王朝从此开始由盛而衰,对于唐玄宗来说,这是一场向西南逃亡入蜀的无奈之举,但是,这支庞大队伍的到来改变了巴蜀地区石窟艺术发展的节奏,加快了巴蜀石窟发展的步伐。 第3集大像之境
乐山,古称嘉州,古时候的嘉州,每到汛期,三江汇流处便洪水肆虐、水灾连连。这年夏天,海通法师站在凌云山上,再次看到湍急的江水在暴雨中直捣山壁,“舟随波去,人亦不存”的灾难再次发生。他发下宏愿,要面对大江,建造一座巨大的弥勒佛像,以镇水患。 第4集蜀山问道
成都市西郊70公里外是道教发源地——鹤鸣山。东汉顺帝时,方士张陵西行入蜀,在此开坛授道,创立“五斗米道”,将全国教区划为“二十四治”,后人也称之为“天师道”。从此,道教从巴蜀的崇山峻岭中出发,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 第5集空谷妙相
安岳古称普州,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连接巴蜀两地的纽带,安岳县是我国石窟造像最多的县,全县有造像368处,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石窟造像。与北方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不同的是,安岳县的石窟,除了岳阳和石羊两个镇是相对集中的区域外,其它的石窟造像大多散落在田间乡野或房前屋后。 第6集石上大宋
《清明上河图》让我们看见了繁华而迷人的北宋时期的城市生活,我们现代流行的美容院、宠物医院这些行业其实早在8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宋朝都城汴京的街头。大型娱乐场所勾栏瓦肆里演绎着极致的奢靡和浪漫,而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上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城市。
在阿育王统治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犍陀罗地区接受了佛教,中西方文化随即在此融合,佛教开窟造像之风兴起,演变成著名的犍陀罗艺术,并沿着丝路东传。从此,佛国梵花伴着悠悠驼铃一路绽放,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原,丰富了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 第2集古道风云
大唐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日,已经71岁的唐玄宗在王公大臣和御林军的簇拥下向南而去。这一年是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大唐王朝从此开始由盛而衰,对于唐玄宗来说,这是一场向西南逃亡入蜀的无奈之举,但是,这支庞大队伍的到来改变了巴蜀地区石窟艺术发展的节奏,加快了巴蜀石窟发展的步伐。 第3集大像之境
乐山,古称嘉州,古时候的嘉州,每到汛期,三江汇流处便洪水肆虐、水灾连连。这年夏天,海通法师站在凌云山上,再次看到湍急的江水在暴雨中直捣山壁,“舟随波去,人亦不存”的灾难再次发生。他发下宏愿,要面对大江,建造一座巨大的弥勒佛像,以镇水患。 第4集蜀山问道
成都市西郊70公里外是道教发源地——鹤鸣山。东汉顺帝时,方士张陵西行入蜀,在此开坛授道,创立“五斗米道”,将全国教区划为“二十四治”,后人也称之为“天师道”。从此,道教从巴蜀的崇山峻岭中出发,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 第5集空谷妙相
安岳古称普州,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连接巴蜀两地的纽带,安岳县是我国石窟造像最多的县,全县有造像368处,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石窟造像。与北方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不同的是,安岳县的石窟,除了岳阳和石羊两个镇是相对集中的区域外,其它的石窟造像大多散落在田间乡野或房前屋后。 第6集石上大宋
《清明上河图》让我们看见了繁华而迷人的北宋时期的城市生活,我们现代流行的美容院、宠物医院这些行业其实早在8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宋朝都城汴京的街头。大型娱乐场所勾栏瓦肆里演绎着极致的奢靡和浪漫,而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上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