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春秋
本片聚焦中国的5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片中以展现遗产地内生活力、生命力为主题,从经济、景观、生态、技术、文化等方面切入,全景讲述这些地区的农业耕作形式、当地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出新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当下,又面临何种转型来适应新时代。
第1集云南红河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2000多年前,哈尼先民因为战乱从青藏高原一路南迁至云南南部哀牢山。哀牢山75%的面积是森林,哈尼先民没有隐居山林,以捕猎为生,而是在原始森林下方海拔1400米到1800米的半山腰开山造田。 第2集甘肃迭部扎尕那 农林牧复合系统
一个扎尕那走出的藏族男孩只有跨上马,进群山,才是真的回到了家。这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镇扎尕那村,是班马次仁的家乡。扎尕那是藏语,意思是石匣子,三面崖壁环绕,这是大自然为扎尕那人打造的石头城堡。 第3集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 游牧系统
进入6月,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23个嘎查的1800多户牧民将驱赶14万多头牲畜自南面的冬季定居营地向偏西北方出发,穿越高格斯台罕乌拉保护区迁徙至位于山脉北坡的夏季营地,全程80多公里。 第4集浙江湖州 桑基鱼塘系统
每一年,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都要经历一次内在的循环。湖州人掌握着桑、蚕、鱼与水、土地之间相互作用的奥秘。2500年间,他们靠着这一自然循环的奥秘富甲一方,创造出传承千年的生态农业景观,形成多元的蚕桑文化。
2000多年前,哈尼先民因为战乱从青藏高原一路南迁至云南南部哀牢山。哀牢山75%的面积是森林,哈尼先民没有隐居山林,以捕猎为生,而是在原始森林下方海拔1400米到1800米的半山腰开山造田。 第2集甘肃迭部扎尕那 农林牧复合系统
一个扎尕那走出的藏族男孩只有跨上马,进群山,才是真的回到了家。这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镇扎尕那村,是班马次仁的家乡。扎尕那是藏语,意思是石匣子,三面崖壁环绕,这是大自然为扎尕那人打造的石头城堡。 第3集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 游牧系统
进入6月,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23个嘎查的1800多户牧民将驱赶14万多头牲畜自南面的冬季定居营地向偏西北方出发,穿越高格斯台罕乌拉保护区迁徙至位于山脉北坡的夏季营地,全程80多公里。 第4集浙江湖州 桑基鱼塘系统
每一年,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都要经历一次内在的循环。湖州人掌握着桑、蚕、鱼与水、土地之间相互作用的奥秘。2500年间,他们靠着这一自然循环的奥秘富甲一方,创造出传承千年的生态农业景观,形成多元的蚕桑文化。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