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P1

时·光P1E1
第一集 结图记事

临近年关的广州,许多搬家公司比平时更加忙碌。每年这个时候,摄影师安哥都会选择跟随其中的一家拍摄工人们的劳动过程。在他的照片中这些体力劳动者一直是主角。当他走进这群普通劳动者的生活,这样的场面便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时·光P1E2
第二集 边地行走

接近静止的生活场景时间似乎在这里停滞。40年,纪实摄影师吴家林用自己的相机和特有的视角长时间凝视着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地处中国西南部的昭通是吴家林的故乡,故乡集市被吴家林无数次收入镜头。集市,是中国传统农耕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乡村的一面镜子。乡村集市在吴家林的作品中被频繁地表现着。
时·光P1E3
第三集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摄影师余海波以他特有的敏感,记录着一个以惊人速度变迁着的中国城市,深圳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设立最早的经济特区,也是中国当代移民规模最大的城市。
时·光P1E4
第四集 火车上的中国人

67岁的王福春每个月都要乘坐几趟火车,在火车上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车厢里来回走动不时地举起相机。作为一个摄影师这样的火车生活已经持续了三十年。从绥化铁路机车司机学校毕业之后,王福春就开始了他几十年的铁路人生。铁路上的火车,火车里的人生百态都成为他情感倾注的定格瞬间。几十年间王福春透过镜头见证了人们的幸福时刻,也触摸着他们的苦难和困窘,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人的坚忍和乐观。在这个被压缩了的小社会中上演着一幕幕的人间百态。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那么平凡、一切都那么令人感动。
时·光P1E5
第五集 茶铺沧桑

改造前的宽窄巷子是成都市区的一出老街,摄影师陈锦没事的时候喜欢在这里行走和拍摄,作为职业摄影师陈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老成都的市井生活。
时·光P1E6
第六集 十号大院

摄影师任锡海,十号大院里长大的青岛人。上世纪80年代任锡海把镜头对准了自己身边的人,开始记录他们的生活。十号大院,这里曾经居住着50多户普通人家,他们的祖辈在上世纪20年代后来到青岛,住进了大院,如今这座历经百年的大院已经消失。
时·光P1E7
第七集 永远的西海固

西海固,中国最为干旱少雨的地区之一,这里有超过一百万的回族民众聚居生息,回族摄影家王征从1995年开始,将镜头聚焦于西海固。
时·光P1E8
第八集 远去的渔村

2010年11月,大连市郊石槽渔村,《大连日报》摄影记者王大斌在此跟随渔民老杨出海拍摄,这样的拍摄王大斌已经坚持了十年,他一直关注着这个渔村和生活在这里的人。
时·光P1E9
第九集 为历史存证

在关于当代中国的众多记述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些影响,人们的表情和时代息息相关,所有的图片都会使人不约而同地想到这样一个名字:李晓斌。
时·光P1E10
第十集 麦客

关中平原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2010年由于气温异常偏低,关中的麦收季节晚了将近半个月,5月30日一早,联合收割机纷纷开始下地工作,这些钢铁机器,从河北、河南等地长途赶来,当地人说,收麦如救火,最繁忙的季节开始了。

标签: none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