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神府
该片作为首部全面反映陕北神府苏区红色革命历程的纪实影像作品,以《革命火种》《红旗漫卷》《突出重围》《汇入洪流》《抗日烽火》《丰碑永存》六集的体量,跨越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客观理性的视角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全面讲述神府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生动再现神府革命根据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第1集革命火种
万里长城以南,黄河晋陕大峡谷以西,绵延着数十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黄土高原东北部,位于陕西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的神木、府谷地区,背依长城,面对黄河,素有“严疆要塞”之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这片贫瘠而神奇的土地上。 第2集红旗漫卷
1929年至1931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利用各种关系先后打入陕甘边界一些军阀部队和民团开展兵运活动。1930年8月,刘志丹和谢子长同到绥德,研究如何开展武装斗争的问题,会议决定继续进行兵运工作,条件成熟时实行兵变。 第3集突出重围
在陕北革命根据地取得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陕北各地游击队很快发展到20余支1000余人,赤卫军达2000余人。与此同时,安定、清涧、绥德、延长、安塞、靖边等14县的红色政权相继建立。1935年1月25日,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马明方为主席。1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正式成立,杨琪任师长,张达志任政治委员,下设第一、第二、第三团,共700余人。革命烈火,在陕北黄土高原越燃越旺。 第4集汇入洪流
1935年11月下旬,国民党军对神府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与前两次不同,这次“围剿”的主力并不是陕北军阀井岳秀部,而是阎锡山的晋绥军孙长胜骑兵旅。面对强敌,重建不久的红三团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主动寻歼深入苏区“围剿”的国民党军和反动民团武装。 第5集抗日烽火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适应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的新形势,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决定成立神府县抗日民主政府,神府军民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第6集丰碑永存
1945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八周年,晋绥边区各界在神木彩林村建起“抗战八年殉国烈士纪念碑”,以缅怀抗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万里长城以南,黄河晋陕大峡谷以西,绵延着数十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黄土高原东北部,位于陕西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的神木、府谷地区,背依长城,面对黄河,素有“严疆要塞”之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这片贫瘠而神奇的土地上。 第2集红旗漫卷
1929年至1931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利用各种关系先后打入陕甘边界一些军阀部队和民团开展兵运活动。1930年8月,刘志丹和谢子长同到绥德,研究如何开展武装斗争的问题,会议决定继续进行兵运工作,条件成熟时实行兵变。 第3集突出重围
在陕北革命根据地取得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陕北各地游击队很快发展到20余支1000余人,赤卫军达2000余人。与此同时,安定、清涧、绥德、延长、安塞、靖边等14县的红色政权相继建立。1935年1月25日,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马明方为主席。1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正式成立,杨琪任师长,张达志任政治委员,下设第一、第二、第三团,共700余人。革命烈火,在陕北黄土高原越燃越旺。 第4集汇入洪流
1935年11月下旬,国民党军对神府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与前两次不同,这次“围剿”的主力并不是陕北军阀井岳秀部,而是阎锡山的晋绥军孙长胜骑兵旅。面对强敌,重建不久的红三团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主动寻歼深入苏区“围剿”的国民党军和反动民团武装。 第5集抗日烽火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适应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的新形势,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决定成立神府县抗日民主政府,神府军民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第6集丰碑永存
1945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八周年,晋绥边区各界在神木彩林村建起“抗战八年殉国烈士纪念碑”,以缅怀抗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