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特别呈现 下的文章

2023 年 9 月 1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全球首个茶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本片以景迈山申遗成功的特殊时间节点为切口、景迈山传统习俗“开门节”为抓手,将镜头对准生活在景迈山的各族人民,深入挖掘、真实记录这座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景迈山。

- 阅读剩余部分 -

当沉睡的文明被重新唤醒,文物不再沉默,本系列是一档模拟出道情境的竞技类创新考古节目,文物化身出道选手,以第一人称视角站上虚拟舞台,用技艺、造型、故事与文化内涵全力展现自身魅力,争取“成团”机会,片中通过AIGC视觉表达、虚拟演播室包装与纪录片素材混剪,打造轻松幽默的舞台竞演氛围,让历史的高光时刻以全新姿态与当代观众对话。

- 阅读剩余部分 -

朝鲜停战谈判

2023年是朝鲜停战协议签署70周年,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朝鲜停战谈判,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的正式国际谈判,让全世界看到了新中国人民的意志、勇气和智慧,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国际基础。该片将以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停战谈判作为主要表现内容,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以及亲历者的珍贵采访,生动呈现长达749天艰难谈判的历史细节,深度解读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高超智慧,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伟大壮举。

第1集 为了和平

持续约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而进行的正义战争。战争全程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进行了一次漫长的停战谈判。这次历时747天的谈判,被称之为“朝鲜停战谈判”。

第2集 边打边谈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正式启动。尽管美国曾急于寻找谈判机会,但当真正坐到谈判桌前时,却采取拖延、干扰等手段阻碍谈判进程。谈判过程中,双方经历了多次会场变更和中断,但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局面始终未变。这场谈判持续了747天,其艰难程度远超人们的预料。

第3集 坚守正义

1951年11月27日,此时的朝鲜停战谈判已在边打边谈中断断续续进行了4个月零18天。期间,双方对于5项议程中的前两项已达成协议,从这一天起,双方谈判代表将开启第3项议程:“在朝鲜境内实现停火与休战的具体安排”的讨论,而战后设立军事停战委员会就是这项议程的内容之一。

第4集 人民的胜利

“关于战俘的安排问题”是朝鲜停战谈判的第四项议程,从1951年12月11日开始直至1953年6月8日达成,期间经历两任美国总统,历时一年零七个月,几乎占了朝鲜停战谈判全程的三分之二。这是朝鲜战场上双方耗时最长的博弈,最终热爱和平、维护正义的人民用热血和意志书写了最后的胜利。

第一集 父亲

梁思成、林徽因这对学者伉俪,在离开人世许多年后,他们的名字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人们传说着他们不寻常的家世和学识,传说着她的美丽、才华、爱情,惋叹着半个世纪前他对一座古城的痴迷与眷恋。众多记述和传奇,让他们离人们更近,而有时,却又像是更远。

第二集 天书

1928年秋天,刚刚从海外新婚归来的梁思成和林徽因赶赴沈阳,前往东北大学任教,这是个多事之秋,三个月前,一对新人尚在欧洲蜜月旅行,皇姑屯事件爆发,东北军统帅张作霖被炸身亡,在危急混乱的形势下,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并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九月东大如期开学。

第三集 佛光
1932年年初,一位美国青年来到北平,牛津大学博士研究生JhonFairbank来北平完成他的博士论文,研究新近对外公布的一批清朝海关档案,这位二十五岁的年轻学者刚刚不确定地把他的学术关注点放到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

第四集 流亡

1937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一家踏上战争逃亡之路,仅仅两个月前一座唐代木建筑神奇般的出现在梁思成和林徽因面前,但是为什么,它竟与一个梦魇的日子一同到来。

第五集 惨胜

1941年,梁家辗转流亡的第四个年头,从北京、天津到长沙、昆明,在昆明生活了三年后,1941年年初,他们随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若干机构来到长江上游的李庄。

第六集 荣耀

九年前,在五台山佛光寺发现两个月后,梁家开始了流亡生活。九年后的林徽因已无力站着和朋友合影,医生警告说,她的生命已不足五年。1946年7月底,结束九年流亡生涯,梁家终于回到北平。

第七集 选择

年轻的清华建筑系,梁思成在精心构建着他心目中的教育殿堂,1948年中国第一批院士诞生了,这年的九月在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举办了中央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暨首届院士大会,这是苦难中国孕育的学术精英,连年的战乱并没有淹没它们在各自领域的耀眼光芒。

第八集 古城

北京,世界的奇观,金代、元代这里便是巍巍皇都;明朝、清朝它演化为无以伦比的都市杰作。这座世界上现存的最伟大的中古时代城市,承载着如许沉重的情感和记忆。新政权建立之初,百废待兴,一场规划首都建设大业的重任摆在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面前,都委会副主任梁思成和新上任的企划处处长陈占祥决意吸取西方社会半个多世纪来大城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一个千年古都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建设做一份长期的规划。他们递交了一份提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